您好!欢迎访问9博体育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专注精密制造10载以上
专业点胶阀喷嘴,撞针,精密机械零件加工厂家
联系方式
13899999999
13988888888
您当前的位置: 9博体育 > 9博体育动态 >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中國航空工模具加工業集團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揮洒青春 逐夢藍天半岛彩票

更新时间  2024-01-15 17:16 阅读

  2022年11月12日,習總書記給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的隊員們回信,勉勵他們學習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建設航空強國積極貢獻力量。2013年以來,航空工業集團以“羅陽青年突擊隊”為載體,組織廣大青年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學羅陽、做先鋒,累計有37萬人次參與其中。隊員們正以青春之我鑄造大國重器,在火熱實踐中綻放青春光芒。

  2012年11月23日,殲—15艦載機首次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起降,中國從此告別沒有艦載機的時代。當人們還在為試飛成功歡呼雀躍時,現場總指揮羅陽卻倒在了崗位上。如今半岛彩票,一群年輕人在羅陽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繼續為航空報國的夢想努力拼搏。這個團隊,就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

  走到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陽飛機工業集團(以下簡稱“沈飛”)辦公樓之前,高級主管工程師李曉丹總要抬頭凝望樓上懸挂的“航空報國 航空強國”8個大字。

  2012年東北大學博士畢業后,李曉丹選擇了沈半岛彩票飛。“前不久在東北大學校招,演講台的大背景就是一架一飛沖天的戰斗機。”李曉丹翻出手機上的照片說,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學弟學妹投身祖國的航空事業。“看著飛機飛上藍天,我就心滿意足了。”李曉丹說。

  同樣是博士畢業后進入沈飛工作的流程管理室副主任張敏,當被問起選擇沈飛的原因時,她脫口而出:“沖著英雄羅陽來的!”張半岛彩票敏說,在新聞中看到羅陽烈士在工作崗位上殉職的消息,自己深受震撼。“他用生命肩負起‘大國重器,以命鑄之’的責任擔當,他的精神和事跡感染著很多年輕人。”

  隊長方文墨打小就有個“飛機夢”。身穿朴素整潔工裝的他,打開了話匣子:“從小我就是個航空迷。”方文墨是在沈飛大院長大的,每當看到一架架飛機呼嘯升空,他就會不自覺地抬頭仰望天空。

  2000年,方文墨考入沈飛技校鉗工專業。跨進沈飛大門后,由於方文墨所在的分廠承擔著為飛機操控系統加工零件的任務,方文墨要為這些零件做最后一道手工精密加工。這項工作不僅要熟知機械加工各個工序,還要熟練掌握鉗工的加工技能,尤其要具有掌控加工精度的本領。

  方文墨的第一件加工產品,工藝復雜,但他近乎完美地完成了所有工序。每年方文墨加工的產品數以萬計,他不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還提出了200余項工藝改進方案,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數千萬元。

  畢業於吉林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的張敏,是沈飛面向應屆畢業生招募的第一屆博士生。工作后,張敏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把專業方向轉變為企業流程管理。

  冬日午后的陽光洒進辦公室,一摞摞厚厚的管理體系手冊鋪滿了張敏的辦公桌。“博士學歷代表著過去,創新學習能力決定著未來。”張敏坦言,入職后她擔任技術員,但看到航空流程管理體系方面還有不足,就想著要慢慢調整工作重心。

  對張敏而言,雖然有興趣,但很多理論知識都得從頭學起。走出“舒適區”的她,先后取得了架構師、經濟師等資格証書,又引進先進管理技術,幫助沈飛實現由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由職能式管理向流程化管理的提質升級。“10年來,我們結合航空裝備研制生產實際,打通從合同簽訂—生產計劃—生產執行—質量控制—試飛交付—客戶服務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鏈條。”張敏說。

  啟動機器、輸入數據,按下開始鍵,臨近下班時間,李曉丹還在和同事用3D打印機打印零件模型。“我們設計的產品,很多來自3D打印。”李曉丹說。在李曉丹團隊的工作室裡,一幅書法作品挂在了顯眼位置,上面書寫著“大有可為、事在人為、關鍵在為”。從進入沈飛起,這名知性的女孩子,肩上便扛起了重擔。

  隨著科技發展,增材制造技術進入航空人視野。當時的金屬增材制造技術對於沈飛乃至整個航空產業來說都是全新技術,創新難度極大。“青年突擊隊,就要攻堅克難。”李曉丹說。她帶領隊員從設備安裝、調試開始做起,不分晝半岛彩票夜地在現場摸索試驗參數,優化工藝數模,一次次地試驗改進,不到一個月,就打通了典型工藝樣件在公司內的全流程試制,創造了行業內以最短時間實現高端裝備使用並具備零件生產能力的先例模具加工。

  2021年,沈飛首次承接了某驗証機研制任務,但此時公司在整機設計與建立快速試制流程體系方面的經驗還是一片空白。李曉丹再一次主動請纓。從總體設計、詳細設計、工裝模具設計、零件制造、裝配、調試,直至成功實現地面滑行,經過100多個日夜,比計劃提前近一周完成了新機交付。

  “幾次戰役性攻關,我和團隊掌握了研制的核心內容和關鍵技術,最終形成自主設計、生產與創新能力,培養出一支高能力高水准的整機研制隊伍。”李曉丹說。

  頭發已經花白,眼角布滿皺紋,眼前這個東北漢子,若非他自己介紹是1979年出生,旁人很難想象他才40歲出頭。

  “剛工作的3年,基本沒休息,特別拼。“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王剛說,每月工作時長170小時,但他能達到300小時,為的是盡快將產品生產流程都摸清,把難活和關鍵工序都弄懂。

  這種“兩頭看不到太陽”的工作強度,來自王剛的師傅——勞動模范張顯育做出的表率。“這一切還要感謝我的師傅。”王剛打開話匣子,“師傅早來,我也早來。每天和師傅在一起就是學著干,比著干。”王剛說,師傅工作起來很忘我,總是站在機床邊不停忙碌,一干就是一整天,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無論技術上,還是道德品行等方面,他都是年輕工人的榜樣。

  耳畔機器低沉轟鳴,王剛粗大有力的手掌撫摸著銑床,回憶起往事。那時正值我國航空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起步階段。這段時期,航空技術不斷升級,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大量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得到應用。

  “在任務最關鍵時期,我們每天夜以繼日工作。遇到緊急任務時,經常加班到半夜甚至后半夜,有時太晚了就住在廠裡。”王剛說,當時廠子設置了休息室,配備了簡易床被。有一次,任務比較重,節點也很緊,連續一周每天干到凌晨兩三點,在休息室打個盹,五六點又起來繼續干。克服困倦和疲憊是個難題,王剛和工友們想出不少辦法——喝濃茶、涂清涼油、用冷毛巾等。

  “精雕細琢,把每一件產品都當成藝術品。”這是王剛常挂在嘴邊的話。多年的勤奮鑽研和工作淬煉,使王剛成為生產線上的“妙手神醫”。曾經有一個零件需要修復處理,由於零件是薄壁不規則曲面結構,存在變形問題,修復可能性不大。

  “請王剛協助修復,如果王剛修不了就隻能報廢了。”沈飛相關部門負責人說。王剛接手后深知責任重大,如果修復不了,除零件報廢帶來的經濟損失外,還會影響整個型號產品的交付進度。經過深思熟慮,他創新出“不規則曲面裝夾定位方法”,為公司避免了40余萬元的經濟損失。

  身高1米88、體重200斤的方文墨,站在1.2米高的操作台前工作,常常是前腿微弓、后腿繃,雙手握銼、身體前傾,這樣的動作每天要重復8000余次。“開始很多人說我不適合干這行,但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他說。

  握住方文墨蒲扇般的大手,感覺厚重結實,又柔軟細膩。為保証手掌對加工部件的敏銳觸覺,他每天都用溫水浸泡雙手20分鐘,去掉手上的繭子。但肉眼可見的是,在方文墨的手背、小臂上,卻是累累傷痕。

  家裡幾平方米的陽台,是方文墨的小天地,這裡堆滿了零件。曾經一個酷熱的夏天,他的雙手輾轉於機器和零件之間,火星不時飛濺,豆大的汗珠順著頭發滴落,衣服被汗水浸透。但他始終全神貫注,反復銼磨,零件在手中不斷變化。不知不覺中10個小時過去了,沒吃飯的半岛彩票他,隻靠喝水補充體力。

  一個操作台、一把銼刀、一塊金屬材料、一隻杠杆百分表,在純手工操作的加工台上,方文墨創造了0.00068毫米的加工公差,“文墨精度”由此名震裝備制造業,成為我國國產航空器零部件加工的極限精度。

  在機床前站定,方文墨拿起一個半成品零件,順著打磨頭緩緩移動,濺落一片金黃色碎屑。十幾分鐘后,4個外形毫無差別的零件整齊碼放在工作台上。加工公差為0.003毫米,這個精度僅相當於頭發絲的二十五分之一,連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數控機床都達不到半岛彩票。

  方文墨說:“精密加工過程,掌握一定的肌肉記憶后才能實現。”在很多人看來,鉗工崗位枯燥乏味,但在方文墨眼中,鉗工的工作充滿了藝術靈感和生命活力。“千錘百煉,傳承創新,才能不斷提升技術水平。”方文墨說。

  2010年9月19日,沈飛成立了第一個以員工名字命名的班組“王剛班”。短短幾年時間,就涌現出一大批勞模先進和優秀技能人才,班組成員連續10余次奪得全國、省市技能大賽冠軍。一開始,王剛也曾因為員工技能水平不高、學習意識不強而著急。“我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王剛說。2011年王剛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始創建,2017年成為全國技能大師工作室,2020年王剛實訓基地挂牌成立,開創了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至今無法忘記10多年前羅陽犧牲時的採訪經歷,我被羅陽的精神深深打動,寫稿時眼淚滴落在鍵盤上。羅陽把“航空夢”留在了遼寧艦上,也把精神傳承給一群不辱使命的年輕人。

  “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矢志不渝”是這群年輕人的座右銘。他們奮戰在產品生產、技術研發、管理創新的最前沿,在科技創新上大顯身手,在技術攻堅裡精雕細琢,在現代企業管理領域勇於開拓。

  航空征途上,不免困難重重。肩負祖國航空事業,他們也倍感壓力。一次次跌倒,就一次次爬起。他們說,遇到過不去的坎、感覺撐不住時,隻要看到隨風飄舞的“羅陽青年突擊隊”大旗,心中便會重燃攻堅克難的信心。

  中國的航空事業征途漫漫,需要一批又一批青年的不斷努力。2013年以來,航空工業集團以“羅陽青年突擊隊”為載體,組織廣大青年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學羅陽、做先鋒,累計有37萬人次參與其中,他們在航空報國的路上矢志不渝、努力拼搏、不斷前行。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