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博体育动态
半岛彩票冲精密加工压模具及冲压加工方法
在制造汽车的面板等的过程中,使用对工件进行深冲成形及切边加工的冲压模具(例如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的冲压模具的下模具包括有与上模具的冲模(成形上模具)相面对的冲头(成形下模具)。在冲头的周围设有作为用于支承工件的坯料支架的承接构件及压脚构件。承接构件以能够相对于冲头的侧表面滑动的方式进行配置,压脚构件以能够相对于承接构件的侧表面滑动的方式进行配置。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号公报承接构件及压脚构件与上模具的切边部(压脚框)相面对地配置,承接构件在承接构件用缓冲部(活塞杆及液压缸)的作用下被推压向切边部,压脚构件在压脚构件用缓冲部(活塞杆及施力部件)的作用下被推压向切边部。切边下刃(下刃)设在冲头的承接构件侧端部,切边上刃(上刃)设在切边部的冲模侧端部。在上述冲压模具中,在初期状态下,在压脚构件的上表面载置工件。接着,当利用压力机滑块来使上模具向下方移动时,工件被上模具的切边部及压脚构件夹持,当使上模具进一步下降时,切边部及压脚构件在夹持着工件的状态下进行下降,工件在冲模的作用下被按压向冲头及承接构件,对工件进行深冲成形。接着,当使上模具向下方移动时,切边部向下方按压承接构件及压脚构件。由此,切边部相对于冲模相对地下降,露出切边上刃及切边下刃,利用上述刃来切断工件,进行切边加工。然而,由于利用不同的缓冲部来对承接构件及压脚构件进行支承,因此,可能产生下述的问题。即,深冲成形中,由承接构件和压脚构件对工件施加的负荷有可能不同。此外,深冲成形中,在工件上产生有褶皱等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对承接构件施力的缸体后退,在冲头与承接构件的上表面之间产生台阶,增大工件的材料流入阻力。因此,有可能使深冲成形品的质量降低。另外,深冲成形中,由于切边下刃的刀尖露出,因此在工件的材料流入时,有可能使该刀尖被工件削耗而磨损。此外,该情况下,也可能使工件被切边下刃的刀尖削耗,对成形品造成损伤,其结果,对产品外观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切边加工后,即使使承接构件及压脚构件上升而返回到初期位置,由于成形品留在冲头上,因此使成形品的取出变得困难。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能够谋求提高成形品的质量的冲压模具及冲压加工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冲压模具100U00A也可以包括用于支承工件W的下模具101和与下模具101相对地配置的上模具102。下模具101也可以具有深冲成形用冲头120、以能够沿着深冲成形用冲头120的侧表面移动的方式配置的坯料支架130以及对坯料支架130朝向上模具102施力的缓冲部140。上模具102也可以具有与深冲成形用冲头120相面对地配置的深冲成形用冲模160和以能够沿着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侧表面移动的方式配置的切边部180。坯料支架130也可以包括有与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端部162相面对地配置的第I支架部131和与切边部180相面对地配置并且被缓冲部140施力的第2支架部132。第2支架部132也可以具有用于支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深冲成形用冲头120也可以具有用于支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第I支架部131也可以在其外侧缘部具有切边下刃191。切边部180也可以在其内侧缘部具有切边上刃192。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冲压加工方法也可以包括下述工序:使上模具102朝向下模具101移动,从而将工件W夹持在下模具101的第I支架部131的上表面与上模具102的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端部162的下表面之间以及下模具132的第2支架部132的上表面与上模具102的切边部180的下表面之间,并且将下模具101的深冲成形用冲头120插入到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凹部161而对工件W进行深冲成形的工序;深冲成形后,通过使上模具102朝向下模具101移动,使切边部180相对于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相对地朝向下模具101移动,使第2支架部132与切边部180 —起移动,利用第I支架部131的切边下刃191与切边部180的切边上刃192对工件W进行切边加工的工序。深冲成形时,也可以在利用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来支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的状态下,利用深冲成形用冲模160使第I支架部131朝向深冲成形用冲头120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移动,在完成深冲成形时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抵接于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切边加工时,也可以由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支承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使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自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分离。
图1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冲压模具的概略结构的侧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冲压模具的动作状态的侧剖视图。图3是表示接着图2所示的工序的冲压模具的动作状态的侧剖视图。图4是表示接着图3所示的工序的冲压模具的动作状态的侧剖视图。图5是表示接着图4所示的工序的冲压模具的动作状态的侧剖视图。图6是表示接着图5所示的工序的冲压模具的动作状态的侧剖视图。图7的(A)是图1的A-A向视方向剖视图,表示图1所示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的一部分。图7的(B)表示图1所示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变形例,是与图1的A-A向视方向剖视图相对应的图。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冲压模具的概略结构的侧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冲压模具的动作状态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此外,实施方式是发明的示例,并不对发明进行限定,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全部特征或其组合,不一定限制发明的实质性内容。(I)第I实施方式的冲压模具的结构图1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冲压模具100的概略结构的侧剖视图。冲压模具100包括有用于支承工件的下模具101和与下模具101相面对地配置的上模具102。下模具101包括有下模具支承部110、冲头120 (深冲成形用冲头)、坯料支架130以及缓冲部140。冲头120固定在下模具支承部110上。冲头120例如具有窄幅部121及宽幅部122。窄幅部121具有向冲模160 (深冲成形用冲模)的凹部161插入的顶端部。宽幅部122形成于窄幅部121的下端部并且宽度比窄幅部121宽。在窄幅部121与宽幅部122的侧表面的分界部,形成有在切边加工时支承坯料支架130的第I支架部131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例如是平坦的台阶部。坯料支架130以能够沿着冲头120的侧表面进行移动的方式设置。坯料支架130具有第I支架部131及第2支架部132。第I支架部131以能够沿着冲头120的窄幅部121的侧表面进行滑动的方式配置。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内侧(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在初期状态下与冲头120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的上表面隔着预定间隔配置,在切边加工时与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的上表面相抵接。在第I支架部131的上表面的外侧缘部设有切边下刃191。第2支架部132的下部被配置成能够沿着冲头120的宽幅部122的侧表面进行滑动。在第2支架部132的中央部形成孔部132A,在孔部132A的内部配置有冲头120。在孔部132A的上部形成有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该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在深冲成形时支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外侧(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例如是形成在孔部132A的上部的台阶部。第2支架部132中的孔部132A外侧的端部132B的上表面载置切边加工中自工件W切断的边角料。图7的(A)及图7的⑶是图1的A-A向视方向剖视图,图7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图,图7的(B)是表示图1所示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变形例的图。在图7的(A)及图7的(B)中,仅图示有冲头120的窄幅部121及第I支架部131。在第I实施方式中,例如将第I支架部131的区域如图7的(A)所示地分为外侧和内侧,作为在深冲成形时被第2支架部132支承的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使用下表面外侧,作为在切边加工时被冲头120支承的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下表面中的第I部分131A以外的部分)使用下表面内侧,但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况,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如图7的(B)所示,例如也可以将第I支架部131的区域沿着与冲头120滑动的面的水平方向分开,交替地设置在深冲成形时被第2支架部132支承的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和在切边加工时被冲头120支承的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在该情况下,与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及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的区域相应地,设定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及冲头120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的形状。此外,在图7的(A)及图7的(B)所示的状态下,坯料支架130设置为夹着冲头120的一对侧表面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坯料支架130设置为包围冲头120的侧表面部的整周。缓冲部140例如对坯料支架130的第2支架部132朝向切边部180施力。缓冲部140例如由流体工作缸及活塞杆构成。流体工作缸(省略图示)设在下模具支承部110的下表面侧,活塞杆贯穿下模具支承部110的孔部,并固定于第2支架部132的下端部。活塞杆在流体工作缸内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支承,例如承受流体工作缸内的液压。坯料支架130能够通过缓冲部140的活塞杆的伸缩来进行升降。上模具102包括有上模具支承部150、冲模160、缓冲部170以及切边部180。冲模160借助缓冲部170而被支承于上模具支承部150。冲模160的上表面与上模具支承部150的下表面隔着预定间隔配置。在冲模160的下表面中央部形成有供冲头120的顶端部插入的凹部161。冲模160的下表面中的凹部161外侧的端部162与坯料支架130的第I支架部131相面对。缓冲部170支承着冲模160。缓冲部170例如由流体工作缸及活塞杆构成。流体工作缸(省略图示)设在上模具支承部150的上表面侧,活塞杆贯穿上模具支承部150的孔部而固定在冲模160的上表面。活塞杆在流体工作缸内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支承,例如承受流体工作缸内的液压。切边部180配置在冲模160的外侧,且固定于上模具支承部150。切边部180能够沿着冲模160的侧表面滑动,能够通过缓冲部170的活塞杆的伸缩来使该切边部180相对于冲模160相对地升降。切边部180的下表面与第2支架部132的上表面相面对。在切边部180的下表面的内侧缘部设有切边上刃192。(2)第I实施方式的动作主要参照图2 图6来说明使用了冲压模具100的冲压加工方法。图2 图6是表示冲压模具100的动作状态的侧剖视图。首先,如图1所示,使上模具102处于上止点而将冲压模具100设定为初期状态之后,如图2所示,将工件W载置到下模具101上。在冲压模具100的初期状态下,如图1、图2所示,在下模具101中,坯料支架130的第2支架部132被缓冲部140推向上方而位于最靠上侧的位置,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外侧(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被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支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内侧(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与冲头120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的上表面相分离。该情况下,例如第I支架部131的上表面、第2支架部132的端部132B的上表面以及冲头120的上表面构成共面,切边下刃191未露出。由缓冲部140产生的向上方的施力例如被设定得小于深冲成形的压力。另一方面,在上模具102中,冲模160位于最靠下侧的位置,冲模160的端部162的下表面及切边部180的下表面构成共面,切边上刃192未露出。由缓冲部170产生的向下方的施力例如被设定得大于深冲成形的压力。接着,当使上模具102向下方移动时,如图3所示,利用下模具101的坯料支架130、上模具的冲模160的端部162及切边部180来夹持工件W。接着,当使上模具102向下方移动时,下模具101的缓冲部140开始缩回,坯料支架130与上模具102 —起下降,工件W被冲模160的凹部161朝向冲头120按压,进行深冲成形。由此,在工件W的中央部处形成挤压形状部Wa。在深冲成形中,工件W流入到冲模160的凹部161,在图4所示的成形下止点中,冲头120的顶端部完全地插入到冲模160的凹部161,从而使工件W的挤压形状部Wa的上表面的形状成为与冲模160的凹部161相对应的形状,并且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内侧抵接于冲头120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的上表面。在上述深冲成形的自开始到结束的期间,第I支架部131被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支承,因此,第I支架部131的上表面及第2支架部132的上表面维持初期状态而构成共面。另一方面,由缓冲部170产生的向下方的施力被设定得大于深冲成形的压力,因此,冲模160的端部162的下表面及切边部180的下表面维持初期状态,构成共面。这样,在深冲成形的自开始到结束的期间,切边下刃191及切边上刃192未露出。接着,当使上模具102向下方移动时,下模具101的缓冲部140进一步缩回。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半岛彩票,在下模具101中,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内侧与冲头120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的上表面相抵接,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替代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而支承第I支架部131。由此,在上模具102中,按压第I支架部131的冲模160不下降,相对于此,上模具102的缓冲部170开始缩回,切边部180与第2支架部132 —起下降,第2支架部132抵接于下模具支承部110。该情况下,在下模具101中,第I支架部131相对于第2支架部132相对地上升,第I支架部131的切边下刃191露出,在上模具102中,切边部180相对于冲模160相对地下降,切边部180的切边上刃192露出,因此利用切边下刃191及切边上刃192来切断工件W(成形品)的凸缘部Wb的外侧端部,进行切边加工。在完成切边加工之后,当使上模具102向上方移动时,下模具101的缓冲部140伸展,在坯料支架130中,第2支架部132被缓冲部140施力而上升,第I支架部131被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支承而上升,从而如图6所示,冲压模具100返回到初期状态。该情况下,在工件W中,凸缘部Wb被第I支架部131支承而上升,挤压形状部Wa自冲头120的顶端部分离。此外,自工件W切断的边角料S被第2支架部132支承而上升,从而使边角料S自冲头120的顶端部分离。接下来,将工件W(成形品)及边角料S自冲压模具100取出。如上所述在第I实施方式中,在初期状态下,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支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外侧(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相对于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内侧(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向与朝向上模具102的方向处于相反一侧的方向分离,因此,在自初期状态到深冲成形的期间,能够使第I支架部131在被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支承的状态下朝向冲头120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移动。在此,在第I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使缓冲部140支承第2支架部132,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支承第I支架部131,因此,能够向第I支架部131及第2支架部132施加来自同一缓冲部140的负荷,能够使第I支架部131及第2支架部132 —体地移动。此外,能够使自第I支架部131及第2支架部132向工件W施加的负荷均匀,或者说可以使该负荷接近均匀。另外,能够抑制在第I支架部131的上表面及第2支架部132的上表面之间产生台阶。因而,能够谋求提高深冲成形品的质量。
特别是在深冲成形中能够抑制切边下刃191的刀尖的露出,因此,能够在工件W的材料流入时抑制该刀尖的磨耗。此外,能够抑制对成形品造成损伤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其结果是,产品外观变得优良。此外,在切边加工结束后,使上模具102向与下模具101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冲压模具100返回到初期状态,该情况下,能够使工件W的挤压形状部Wa及边角料S自冲头120的顶端部分离,因此,工件W及边角料S的取出变得容易。(3)第2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I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若使用图8、图9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冲压模具100A,能够将工件W的凸缘部Wb的宽度设定得较窄。图8是表示冲压模具100A的概略结构的侧剖视图。图9是表示由冲压模具100A进行的切边加工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如图8所示,第I支架部131具有窄幅部134及宽幅部135。在宽幅部135上形成有朝向第2支架部132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35A,宽幅部135具有宽于窄幅部134的宽度精密加工。在第2支架部132的上表面的内侧端部形成有用于防止宽幅部135的突出部135A向外部脱落的防脱部132C。防脱部132C例如与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相面对并且具有与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相同的宽度。在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与防脱部132C之间形成有凹部132D。在凹部132D中配置有第I支架部131的宽幅部135的突出部135A。该情况下,突出部135A的侧表面能够在凹部132D内的侧表面上滑动,窄幅部134的外侧侧表面能够在防脱部132C的侧表面上滑动。在第I支架部131的宽幅部135被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支承的初期状态下,在宽幅部135的上表面与防脱部132C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预定间隔的间隙。间隙的大小G例如被设定为与图4中的第2支架部132的下表面与下模具支承部11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隔相等。在冲压模具100A中,当将工件W载置到下模具101上,使上模具102向下方移动时,进行与图2 图4所示的冲压模具100同样的挤压加工。在挤压加工后的切边加工中,如图9所示,第I支架部131的宽幅部135的下表面内侧(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被冲头120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支承,当缓冲部140缩回时,第2支架部132下降,第I支架部131相对于第2支架部132相对地上升。该情况下,在宽幅部135的突出部135A的侧表面在凹部132D内的侧表面上滑动、第2支架部132与下模具支承部110相抵接时,宽幅部135的突出部135A的上表面抵接于防脱部132C的下表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在将工件W的凸缘部Wb的宽度设定得较窄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外侧(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的宽度及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的宽度变窄,因此,能够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地有效施加经由第2支架部132的从第I支架部131朝向工件W的负荷。因而,即使在将工件W的凸缘部Wb的宽度设定得较窄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I支架部131及第2支架部132 —体地移动,并且能够使自第I支架部131及第2支架部132向工件W施加的负荷变得均匀。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冲压模具100、100A也可以包括用于支承工件W的下模具101和与下模具101相面对地配置的上模具102。下模具101也可以具有深冲成形用冲头120、以能够沿着深冲成形用冲头120的侧表面移动的方式配置的坯料支架130以及朝向上模具102对坯料支架130施力的缓冲部140。上模具102也可以具有与深冲成形用冲头120相面对地配置的深冲成形用冲模160和以能够沿着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侧表面移动的方式配置的切边部180。坯料支架130也可以具有与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端部162相面对地配置的第I支架部131和与切边部180相面对地配置并且被缓冲部140施力的第2支架部132。第2支架部132也可以具有用于支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深冲成形用冲头120也可以具有用于支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第I支架部131也可以在其外侧缘部处具有切边下刃191。切边部180也可以在其内侧缘部处具有切边上刃192。在实施方式的冲压模具中,在初期状态下,当上模具朝向下模具的移动开始时,工件被夹持在第I支架部的上表面与深冲成形用冲模的端部的下表面之间及第2支架部的上表面与切边部的下表面之间,在下模具处,对坯料支架的第2支架部施力的缓冲部缩回,坯料支架(第I支架部及第2支架部)能够与上模具的深冲成形用冲模及切边部一起下降,因此工件被深冲成形用冲模的凹部按压向深冲成形用冲头,工件流入到深冲成形用冲模的凹部而进行深冲成形。该情况下,在初期状态下,能够使深冲成形用支承部支承第I支架部的下表面的第I部分,切边加工用支承部相对于第I支架部的下表面的第2部分向与朝向上模具的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分离,因此,在从初期状态到深冲成形的期间,在由第2支架部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支承第I支架部的下表面的第I部分的状态下,能够使第I支架部朝向深冲成形用冲头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移动。在实施方式的冲压模具中,能够使缓冲部支承第2支架部,第2支架部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支承第I支架部,因此能够对第I支架部及第2支架部施加来自同一缓冲部的负荷,能够使第I支架部及第2支架部一体地移动。此外,能够使自第I支架部及第2支架部向工件施加的负荷变得均匀,或者说能够使该负荷接近均匀。另外,能够抑制在第I支架部的上表面及第2支架部的上表面之间产生台阶。因而,能够谋求提高深冲成形品的质量。特别是能够在深冲成形中抑制切边下刃的刀尖的露出,因此能够在工件的材料流入时抑制该刀尖的磨耗。此外,能够抑制对工件(成形品)造成损伤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其结果是,使产品外观变得优良。实施方式的冲压模具能够使用各种结构。例如,能够使用下述结构:第I支架部具有宽幅部和与深冲成形用冲模相面对的窄幅部,该宽幅部形成在窄幅部中的与深冲成形用冲模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并且形成有朝向第2支架部突出的突出部,在第2支架部的上表面的内侧端部形成用于防止宽幅部向外部脱落的防脱部,在深冲成形用支承部与防脱部之间形成凹部,宽幅部的突出部以能够向与第2支架部的移动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在凹部内。此外,内侧是指冲压模具的内部侧,外侧是指冲压模具的外部侧。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将工件的凸缘部的宽度设定得较窄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第I支架部的下表面外侧(下表面的第I部分)的宽度及第2支架部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的宽度变窄。因而,即使在将工件的凸缘部的宽度设定得较窄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自第I支架部及第2支架部向工件施加的负荷变得均匀或者大致均匀。此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冲压加工方法也可以包括如下工序:使上模具102朝向下模具101移动,从而将工件W夹持在下模具101的第I支架部131的上表面与上模具102的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端部162的下表面之间及下模具132的第2支架部132的上表面与上模具102的切边部180的下表面之间,并且将下模具101的深冲成形用冲头120插入到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凹部161而对工件W进行深冲成形的工序;在深冲成形后,使上模具102朝向下模具101移动,从而使切边部180相对于深冲成形用冲模160而相对地朝向下模具101移动,使第2支架部132与切边部180 —起移动,利用第I支架部131的切边下刃191与切边部180的切边上刃192对工件W进行切边加工的工序。深冲成形时,也可以在由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支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的状态下,利用深冲成形用冲模160来使第I支架部131朝向深冲成形用冲头120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移动,在完成深冲成形时使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抵接于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切边加工时,也可以由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支承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使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从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分离。在实施方式的冲压加工方法中,能够获得可谋求提高成形品的质量等效果。实施方式的冲压加工方法能够使用各种结构。例如在切边加工后,使上模具向与朝向下模具的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坯料支架返回到初期状态,由此能够取出工件。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完成切边加工后,当冲压模具返回到初期状态时,能够使工件(成形品)的凸缘部被第I支架部支承而相对于冲头相对地上升,因此能够使工件的挤压形状部与冲头的顶端部分离,其结果是,工件的取出变得容易。此外,自工件切断出的边角料能够被第2支架部支承而相对于冲头相对地上升,因此,边角料的取出变得容易。根据实施方式的 冲压模具或者冲压加工方法,能够获得可谋求提高成形品的质量等效果。附图标记说明100U00A…冲压模具,101…下模具,102…上模具,120…冲头(深冲成形用冲头),130…坯料支架,131…第I支架部,131A...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B...下表面的第2部分半岛彩票,132…第2支架部,133…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40…缓冲部,160…深冲成形用冲模,161…凹部,162…端部,180…切边部,191…切边下刃,192…切边上刃
1.一种冲压模具,其中, 该冲压模具(100,100A)包括用于支承工件(W)的下模具(101)和与上述下模具(101)相面对地配置的上模具(102), 上述下模具(101)包括深冲成形用冲头(120)、以能够沿着上述深冲成形用冲头(120)的侧表面移动的方式配置的坯料支架(130)以及对上述坯料支架(130)朝向上述上模具(102)施力的缓冲部(140),上述上模具(102)包括与上述深冲成形用冲头(120)相面对地配置的深冲成形用冲模(160)和以能够沿着上述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侧表面移动的方式配置的切边部(180),上述坯料支架(130)包括与上述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端部(162)相面对地配置的第I支架部(131)和与上述切边部(180)相面对地配置并且被上述缓冲部(140)施力的第2支架部(132), 上述第2支架部(132)具有用于支承上述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 上述深冲成形用冲头(120)具有用于支承上述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 上述第I支架部(131)在其外侧缘部具有切边下刃(191), 上述切边部(180)在其内侧缘部具有切边上刃(192)。
2.一种冲压加工方法,其中, 使上模具(102)朝向下模具(101)移动,从而将工件(W)夹持在上述下模具(101)的第I支架部(131)的上表面与上述上模具(102)的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端部(162)的下表面之间以及上述下模具(132)的第2支架部(132)的上表面与上述上模具(102)的切边部(180)的下表面之间,并且将上述下模具(101)的深冲成形用冲头(120)插入到上述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凹部(161)而对上述工件(W)进行深冲成形, 上述深冲成形后,使上述上模具(102)朝向上述下模具(101)移动,从而使上述切边部(180)相对于上述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相对地朝向下模具(101)移动,使上述第2支架部(132)与上述切边部(180) —起移动,利用上述第I支架部(131)的切边下刃(191)与上述切边部(180)的切边上刃(192)对上述工件(W)进行切边加工, 上述深冲成形时,在利用上述第2支架部(132)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来支承上述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的状态下,利用上述深冲成形用冲模(160)使上述第I支架部(131)朝向上述深冲成形用冲头(120)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移动,在完成上述深冲成形时使上述第I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抵接于上述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 在上述切边加工时,由上述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支承上述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使上述下表面的第I部分(131A)自上述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加工方法,其中, 在上述切边加工后,使上述上模具(102)向与朝向上述下模具(101)的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上述坯料支架(130)返回到初期状态,取出上述工件(W)。
冲压模具(100)包括用于支承工件(W)的下模具(101)和与下模具(101)相面对地配置的上模具(102)。下模具(101)具有深冲成形用冲头(120)、以能够沿着深冲成形用冲头(120)的侧表面移动的方式配置的坯料支架(130)以及对坯料支架(130)朝向上模具(102)施力的缓冲部(140)。上模具(102)具有与深冲成形用冲头(120)相面对地配置的深冲成形用冲模(160)和以能够沿着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侧表面移动的方式配置的切边部(180)。坯料支架(130)包括与深冲成形用冲模(160)的端部(162)相面对地配置的第1支架部(131)和与切边部(180)相面对地配置并且被缓冲部(140)施力的第2支架部(132)。第2支架部(132)具有用于支承第1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1部分(131A)的深冲成形用支承部(133)。深冲成形用冲头(120)具有用于支承第1支架部(131)的下表面的第2部分(131B)的切边加工用支承部(123)。第1支架部(131)在其外侧缘部具有切边下刃(191)。切边部(180)在其内侧缘部具有切边上刃(192)。
发明者江口启之, 松田俊史, 斋藤和也, 渡边二郎, 手岛浩平, 中村道雄, 西田雅烈, 桥本健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人员:江口启之;松田俊史;斋藤和也;渡边二郎;手岛浩平;中村道雄;西田雅烈;桥本健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高分子成型加工新技术及模具(包括外场对材料物理属性的影响机制、特种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复合成型技术及模具装备、模具CAD/CAE等) 2. 高分子基生化分析材料(包括生物分析专用试剂盒、高分子型试剂保护助剂等) 3. 药检分析仪器及耗材 4. 功能塑料与功能包装材料
1.食品科学 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2. 鲜切果蔬加工 3. 功能活性酚类物质加工稳定性及其留存规律 4. 超声波声化效应研究